一
沿着校园湖畔的曲径,我一个人溜达,期望寻找些什么。
日子象旋转的陀螺,转眼就瞅见春天只剩下一条尾巴在树梢上摇摆。微风吹动,把淡绿色的柳枝儿鼓荡成少女的长发,恣意地在风中飘洒。湖中的水也被吹皱,一波一波地推向岸边。远处,三两青年学子,在低首读着什么,他们拥有大把的青春,可以尽情地快乐。
我在寻找快乐。只要有空闲,我就整理内心家园,看看那些积年来的收藏,忘却那些本该忘却的事情,回忆一些叫我快乐的事情。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岁数,据说这是应该很幸福的人生阶段,但却处于家庭责任和工作压力“两大”的境况。按照孔夫子的教诲“五十而知天命”,既知天命,那就应当心平气和地去顺应它。“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它不会重来,没有回程。故此,人生的每一段岁月经历都是宝贵的。可是,无数的教训告诉我们,许多东西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这种教训反反复复地折磨着人类。快乐,就是在这种折磨中不为我们所享受就悄悄地去了。正可谓:
快乐没有保鲜期。
二
快乐在哪里呢?寻寻觅觅,“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参观幼儿园,我似乎找到了久违的快乐。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无邪的眼神和可爱的动作,听到孩子们稚嫩的音声,无一不让我感到快乐,尤其当听到孩子们齐声呼出“爷爷好”时,突然有种感慨涌上心头——就象春天里的枯木望见周边葳蕤的新枝,感慨中生发出一种至纯的快乐,这份快乐瞬间沁入心脾,就感觉到心灵微颤的幸福!
原来,快乐并没有舍弃我,它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等候着我,突然给我一个惊喜。
不知何时,我开始喜欢观看动物世界这档节目了。看到肥笨的企鹅、机灵的猴子、欢悦的小鸟、艳丽的孔雀、斑斓神秘的海底世界家族……动物们用最自然、最真实的秉性展现出另一个思维世界里的种种情趣,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带给我真正的快乐。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喂养小鸡、小鸭子、小兔子等小家禽,为它们修筑小房子,细微地观察、伺弄它们,那些毛绒绒的小精灵,给我孤寂的童年增添了许多快乐元素。
与幸福相比,快乐也许是简单的,但却容易找到。一早去上班,临行前与爱人轻轻地拥吻,两个人都是快乐的;认真地投入工作,漂亮地完成一件任务,你会感到快乐;外出的路上,得到一名陌生人的帮助,你会感到快乐;下班后回到家,喊一声“我回来了”,瞧见正在窗前眺望、等待你归来的老人,抱起飞奔过来的小宝贝,你有多快乐!
“助人”是一剂制造快乐的良药。古谚有云:“为善最乐。”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历史的经验》一书中写到:乐莫乐于好善。小时候,学雷锋,做好事,每做了一件好事,就感觉快乐,受了表扬,就更快乐,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承认,我不能够象吃饭穿衣一样去习惯做好事,我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甚至,我连一个好人也做不到。但我能分清好事坏事,还会为那些好人好事去感动。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总是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们,必定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给人世间带来了快乐。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叫朱晓辉的,万般艰难中,独自陪伴瘫痪父亲13年。她说,每天努力睁开眼睛,只要父亲还活着,她就是幸福和快乐的。“仁孝行于家”,这是一份多么感人的快乐!
打开一部厚重的历史,你会看到,“孝”是中国古代传承下来最悠久的文化。孔夫子讲,孝的最高境界是“敬”而非“养”。让父母及长辈亲人们感受到尊敬和快乐,才是孝的真谛。“尽孝”的人快乐了家庭也快乐了自己。
快乐也会传染的。
三
快乐有时候影影绰绰,若即若离,让我陷入一种莫名的苦恼中,我必须时时借助于回忆。这时,我就想起儿时的快乐:放飞一只风筝的快乐,吃到一只冰棍一串糖葫芦的快乐,筑成一个小兔窝的快乐,每天瞅着自己种下的葵花籽、南瓜籽破土、发芽直到长出第一片叶瓣的快乐,在河沟里捉到一只螃蟹、一尾白條鱼的快乐,在林子里黏一串知了、逮一篓蚂蚱的快乐……如今,这些快乐都成了记忆中的珍藏,只有独自一个人发呆的时候,拿出来晒一晒,品味一番,重温快乐,亦能快乐!
我发现,从不惑之年进入知天命之年,而今又奔向耳顺之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离我越来越远。小时候最期盼着过年的那份快乐,现在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我必须更努力地去寻找、追踪并捉住它。譬如,平日里,我在偌大的校园里转悠,端详一只鸟巢,心就会温柔安静下来。偶尔发现一棵开花的树,我对着花瓣凝视,思绪也跟着灿烂起来。早春的晨曦洒下一地的碎金,走在叽叽喳喳有鸟儿鸣叫的五角枫下,我感到通身的清爽。多日的雾霾之后,忽然有一日,天晴气朗,白云悠悠,打开窗户,快乐扑面而来。连续的干旱之后,一场喜雨,“天街小雨润如酥”,想着即刻就要出去转一转,遥看一片草色,望穿一池春水,迷了双眼,醉了心肝,快乐早已装满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