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与张皇后的爱情故事

古代 发布时间:2021-05-29 21:37
[摘要]明孝宗与张皇后的爱情故事 明孝宗与张皇后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真挚感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终于又相信爱情了,因为他一生只爱张皇后一人,我感觉他们真的好幸福。 第一篇:明孝宗与张皇后的爱情故事 明孝宗张皇后,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峦,母金氏。成化
第一篇:
 
明孝宗张皇后,河北兴济人,父为国子监生张峦,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张氏选立为太子妃;十月,立为皇后。孝宗笃爱皇后,不立妃嫔,帝后宫中同起居,如民间伉俪。孝宗以皇后故,颇为优待外戚,追封岳父张峦为昌国公,封妻弟张鹤龄为寿宁侯、张延龄为建昌侯。妻弟嚣张跋扈,言官时常进谏,孝宗努力为之调解。武宗即位后,严厉打击舅舅嚣张行为。武宗无子而终,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定策立兴王世子朱厚熜为新君,即嘉靖帝,由此引发了争夺名分的惨烈大议礼。嘉靖获胜后,打击报复张太后,借故杀死其弟,张太后凄凉去世,葬礼被严重减杀。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二月,张氏因姿色出众、又知书达理被选送入宫与当时身为皇太子的朱佑樘成婚,并册立为太子妃。同年九月,宪宗去世,朱佑樘登上皇位,是为孝宗,张氏也被封为皇后。
 
中国历代皇帝基本上都是三宫六院,嫔妃成群,明孝宗却改变了这个记录,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别无内宠。明孝宗和张皇后少年夫妇,伉俪情深十分恩爱。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这是与孝宗自幼饱受艰难、生活坎坷分不开的。孝宗自幼生活在宫中险恶的环境里。后妃集团内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使他看透了人间的世态炎凉,过早地成熟起来。
 
孝宗一生下来,就因为担心受到万贵妃的迫害、而由太监张敏偷偷地藏在安乐堂内抚养,一直到五六岁,还未起名字,更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张敏才把真相告诉了宪宗,宪宗才将他立为皇太子,并起名为朱佑樘。然而,他的生母纪氏随即就被万贵妃害死。此后,虽然他被立为太子,但在万贵妃的淫威下,每天也是提心吊胆,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始终在提心吊胆中度日的他感情没有寄托,内心十分孤独。所以孝宗从小就十分厌恶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他知道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是后宫斗争的根源,有斗争总会有牺牲。他那死去的母亲就是后宫争斗的牺牲品。他讨厌后宫的争斗,讨厌再有人像自己和自己的母亲一样成为斗争的牺牲品。再者,孝宗天性仁厚,从小被立为太子,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深受儒家节欲修身思想的熏陶,不贪女色。再加上张皇后活泼可爱、温柔贤惠、知书达理,深合孝宗的口味,在张皇后了解了孝宗的身世后,对孝宗也更加体贴入微。所以两人婚后互敬互爱,感情非常亲密。宫里的人经常看到两人形影相随,谈笑风生,恩爱无比。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宫里的皇后、妃嫔们一生所渴求的。
 
张皇后本人性格开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每天在孝宗繁忙的政务之余,他总愿和皇后在一起,共同度过甜蜜的时光。张皇后陪他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如同一对民间伉俪一样朝夕共处。有明一代,这位孝宗皇帝是私生活最严正的皇帝,张皇后也尽情地享受了皇帝丈夫的情爱,在封建皇帝中,像孝宗这样对爱情专一的皇帝确不多见。
 
张皇后不仅负责皇上的起居饮食、关心皇上的生活,而且还尽心尽力地辅佐孝宗,帮助他整顿朝纲,出谋划策,与皇上一起分担国事忧愁。在张皇后的帮助下,孝宗对一系列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改革,清除积弊,罢免和惩处了贪赃枉法、佞幸无耻之徒;任用贤能,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广开言路;注意民生,减免灾区赋税征收,促进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加强边关建设,边备也有所巩固。大凡一个取得事业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贤内助的支持。孝宗一朝,主上勤政,贬斥权阉,善于纳谏,且励精图治,这是与张皇后的贤惠分不开的。张皇后对明孝宗在政事的治理上有着重要影响,孝宗之所以能励精图治,和她的帮助与理解是分不开的,《明史·孝宗本纪》赞孝宗道:明“传世十六,太祖、成祖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这句话是对明孝宗的肯定,也是对张皇后的褒奖。
 
张皇后受宠爱于皇上,她的两个弟弟恃权骄纵,他们放纵家人开设店铺商肆,拦截过往商客的货物,垄断市场。张氏的门客豪奴还抢夺百姓们的房屋田产甚至子女,凌辱缙绅。大臣们因为张氏兄弟放纵家人鱼肉乡里的事情曾多次上疏,请求孝宗予以规治。如山东副使杨茂元、御史胡献直、户部主事李梦阳等人都向孝宗上言张氏兄弟的骄纵不法行为,但孝宗都因张皇后的原因,上言的大臣们反而受到惩罚。但是孝宗正致力于整肃朝纲,对于外戚的放纵也是有限度的。他派人去查实张氏兄弟的事情,为了不损伤他和皇后的感情,只好找机会当面警告张氏兄弟。后来孝宗与张皇后、岳母金夫人夜游南宫,鹤龄兄弟随侍在后。在宫中宴饮时,酒至半酣,皇后、皇太子及金夫人起身更衣。孝宗趁张皇后与金夫人入宫更衣不在的时候,召张鹤龄到膝前,严加斥责,命他持正手法,约束家奴,不要做扰民之事。张鹤龄免冠谢罪,连连应命。这是孝宗为顾全岳母和皇后的面子而苦心安排的。这次宴会后,张氏兄弟的行径果然收敛了很多。
 
皇帝的子孙多少,是关系到国家承嗣的大事。孝宗和张皇后结婚几年还没有生下皇子,大臣们多次上奏要求皇帝多纳妃嫔,广播雨露,以多得子嗣,但是,孝宗却一直没有选妃嫔。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的冬天,长子朱厚照降生。关于朱厚照的生母是谁史书记载不一。《明史》将其默认为是张皇后的儿子,《明书》中记载是周太皇太后因为看到孝宗无子就为孝宗挑选了郑氏、赵氏两个美人来侍奉皇帝,孝宗不得已临幸了郑氏而生下了朱厚照,周太皇太后又让张皇后认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并在次年三月册立为皇太子。不管朱厚照是谁所生,历史上他还是被作为张皇后与孝宗的长子继承了皇位成为后来的武宗正德皇帝。
 
张皇后后来还为孝宗生了次子朱厚炜,但是在3岁时却得病夭折了。孝宗对唯一的儿子朱厚照非常疼爱。但孝宗不幸在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时一病不起,五月病死,终年36岁,葬于泰陵。临死前,他深知14岁的皇太子从小就耽于嬉戏游猎,好安逸乐享受,皇后张氏自己根本管束不了儿子,放心不下的孝宗特于乾清宫东暖阁召见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接受顾命,辅以正道,以教育太子成人。
 
第二篇:
 
自古以来,皇帝广纳嫔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而明孝宗朱佑樘一生却只有一位皇后,他们是患难之交,也是知己良朋,一生琴瑟和谐,伉俪情深。但有人却说孝宗性无能,也有人说张皇后骄妒,其实只是无法接受这种一夫一妻制的特例而已。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举贤任能,鼓励臣下直言极谏,广开言路,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宪宗时期的腐败风气。而且他生活节俭,关心民生,多次减免农业赋税,在位期间阶级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使得明朝再度呈现出盛世景象,史称“弘治中兴”。而这一切作为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幼年的苦难和磨砺。
 
朱佑樘是明宪宗的第三个儿子,他的生母纪氏其实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当时明朝在广西平定了纪姓叛乱,而这个土司的女儿便被当做战利品带回了皇宫。因为她长得端庄美丽,而且聪颖过人,便被委任为女史,典守内藏。一次偶然的机会,明宪宗遇到了这个少女,便临幸了她,后来纪氏便怀孕了。
 
当时,后宫之中最得宠的是万贵妃,她生怕别的嫔妃抢了自己的风头,时时警惕着周围的那些竞争者,但她依然无法百分百地监管到皇宫各处。纪氏诞下朱佑樘后,多亏当时有些善良的宫女帮助,才偷偷地把他养大到六岁。而这期间,宪宗丝毫不知道自己当初一时风流竟然留下了一息血脉。
 
后来,还是宪宗身边的太监偷偷告诉了宪宗,他才见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当时的宪宗已经老之将至,正愁膝下无子,突然获悉自己原来已经有一个六岁的亲生儿子,惊喜异常,但看到长期被幽禁的儿子瘦骨嶙峋的样子,不觉心酸涕下。第二年,七岁的朱佑樘便被册立为太子,但是苦命的纪氏却来不及过上一天好日子便被万贵妃迫害而死了。
 
太后怕丧心病狂的万贵妃会对太子不利,便将孙子接到自己的仁寿宫中。即便如此,万贵妃还是绞尽脑汁地想要唆使宪宗废掉太子。不过也许是天命所归,正在太子废立之议沸腾之时,泰山地区发生地震。据说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泰山一动则给了群臣口实,朝臣纷纷上奏说:“上天已经示警,如果改立太子,则恐怕会引起灾祸。”宪宗本来就迷信,听了这话便下令不准再议废太子之事,朱佑樘的地位这才得以稳定下来。
 
第三篇:
 
笔者在文章《明宪宗宠妃万贞儿与她的皇后梦》以及《明宪宗何以钟情“姐弟恋”》中介绍了宪宗在感情上依恋或者说依赖万贞儿的原因,以及万贞儿为了达到被专宠的目的,一方面用情、用心计将宪宗紧紧地栓在自己的腰带上,另一方面,在自己所生皇子夭折后,伤心欲绝她如何将一腔愤怒发泄到其它妃子身上!
 
但是,即便处于万贵妃的“高压”下,成化三年,宪宗在藏书阁,遇到身分低微的宫人纪氏,“悦,幸之……”
 
纪氏怀孕后在太监张敏及宫娥的帮助下,生下皇子,即朱祐樘,长至6岁的朱祐樘才得以与宪宗相见。
 
宪宗随即传喻内阁,告知皇子出生之事并大赦天下。万贵妃闻讯哭的死去活来,恨的牙根紧咬,发誓报复。
 
纪氏辞世后,太监张敏自知前途未卜,也吞金自尽。
 
年轻的朱祐樘却命大福大,成化十一年(1475年)被册封为太子,由周太后抱回后宫抚养。
 
万妃思忖宪宗百年后自己定然难逃一死,便大肆在宪宗面前抵毁祐樘。
 
这时宪宗已有好几个皇子,在废立太子上还是游刃有余的。在万妃和太监梁芳的一再劝说下宪宗终于决定易储,召来司礼太监怀恩拟旨,不料怀恩以头碰地,死拒不从,宪宗无奈,罢了怀恩的司礼监掌印,欲继续易储。
 
风雨飘摇之际,东岳泰山地震,钦天监奏报地震与太子有关,宪宗迷信,怕惹得天怒人怨,总算搁下了易储的念头。
 
万妃谋夺储位不成,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一病不起,郁郁而终了。
 
宪宗得信,颓然叹道,万妃去了,我也活不长了,是年四月,宪宗果然患病,七月召太子朱祐樘辅政。
 
八月宪宗驾崩,朱祐樘即位,史称明孝宗皇帝,年号弘治。同月册立都督同知张峦的女儿张氏为妃,弘治三年,被册立为皇后。张皇后为朱祐樘生了两个儿子,其中长子朱厚照弘治五年(1492年)立为太子(就是后来即位的明武宗),次之朱厚炜死于三岁。
 
孝宗朱祐樘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
 
张皇后,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如果说,孝宗的父亲宪宗一生只爱万贵妃一人,或许是因为宪宗在感情上受制于万贵妃,更准确地说,宪宗或多或少的有恋母情节,而孝宗朱祐樘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一生只与张皇后浓情相依。从人性角度解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第二,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
 
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祐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皇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第四,大臣谢迁的劝谏。
 
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
 
那么,谢迁何以会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
 
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
 
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
 
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孝宗一生只钟情于一位皇妃,有他自己的因素,外部因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你认呢?



编辑:ctwxc

相关推荐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