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仙人词》
这首《玉真仙人词》是唐朝第一大诗人--李白——所作。说李太白是唐代诗人中的TOP1,当然有些人并不认同。有人可能觉得老杜的诗更好些。我们且不论诗篇风格的优劣,单说知名度和影响力吧。让我们用数字说话,试着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中搜一下,李白的相关网页约4,220,000篇,而杜甫的相关网页却只有约2,670,000篇,只有太白的63%左右,李杜在当今现实中的影响力之高下,一目了然。有人这样夸太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太白为人,*倜傥,潇洒不羁,且高庭阔步,自视甚高。就连求职信也写得神采飞扬:“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当然,求职信写得文采好是一回事,有没有效果是另一回事,求职的朋友们切不可胡乱模仿太白之文,这可是个失败的例子,人家韩荆州根本没有答理李白。
不过李白这人心理素质挺好,遍干诸侯不敢说是真的,但拜谒的官儿还真不少,什么苏长史、裴长史之类的找过不少,但却都没有在实质上给过他什么帮助。有人说,太白为什么不走科举道路,考取功名?这事说来也比较稀奇。有人说太白心气太高,不屑于和普通人一样参加科举。这恐怕难以完全解释得通。有文献说李白一族因“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李白的父亲于“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说来李白的身世甚为奇特,如果是避隋乱而逃到西域躲藏的,为什么到了武则天神龙年间,还“潜还”--偷偷摸摸地回来?所以,肯定不是因为隋朝的事情。江湖夜雨猜测,李白一族可能是李建成或李元吉的后代,于玄武门之变时逃出京城,隐居西域。所以在武则天统治的时候,风声略松,就悄悄地逃回中原故土。
据说唐代科举,也是要检验身份的。乡中的学子,经过初选后,首先要到尚书省报到,尚书省的户部负责对考生的身份进行考查,此时,要细查考生的家状--即家庭状况表。内容包括籍贯及三代名讳。当时可能造假之风远不如现在,李白也难以弄个假身份证什么的。所以,这一关就把诗仙李太白卡在门外,无法可想。
李白一生好道,玉真公主怎么说也是修道之人,和道家方面的人颇有些来往。于是经人推荐,在开元十七年时,李白就和玉真公主见了面。此时,李白写下了这首诗。太白就是太白,虽然是写给公主的,还是不失飘逸狂放的本色。什么“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比起我们前面看的王维那篇拘谨呆板的诗要好得多。太白本性也不像王维那样腼腆。《全唐诗》中有李白这样一首诗,题目比诗句还长:“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将加诘责。白亟以诗谢云: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得问牵牛。”意思说,当时李白年纪还小,在某个县城里当个小吏,但他天性就是好玩好动,居然牵着牛跑到县令的后堂卧室中搅闹,县令夫人连衣服还没有穿齐整哪,就在帐后探出头来要斥责李白,小李白不但不怕,还嘻皮笑脸地吟了这样一首诗,诗中也充满调笑之意,自喻为“牛郎”,把县令夫人比喻成织女。县令夫人有何反映,江湖夜雨未见有载。是当场柳眉倒竖将小李白骂出去,还是欲心忽起,就此将小李白拉进红绡帐中教他“云雨之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由此可见,太白生来就是个飞扬跳脱、*多情的人物。
所以嘛,当太白遇上玉真公主后,是像花朵遇上雨水,还是像风筝遇上风,我们也很难说得清。不过太白和玉真肯定会有一些故事的。可是太白来的时机却也太不巧了,我们在王维那篇中说过,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转意,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李白和王维是同时代的两大诗人,他们又都和孟浩然是好友,但文献中却找不到一星半点关于他们之间友谊的记载?其实答案正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种关系,他们当然都不愿意答理对方。
李白和王维同岁,文才也不下于王维,不过这李白有个毛病,好酒如命。李白曾有诗心怀歉疚地对自己的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赠内诗》)”所谓太常妻,是说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估计性功能不行,经常借口要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天天这样,他老婆可受不了啦,就自已跑去看望他。他大怒,说妻子冒犯斋禁,竟把妻子送到牢里监禁起来。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李白好酒如命,也经常烂醉如泥,未免就没有能尽到做丈夫的义务,故而赋诗向老婆道歉。玉真公主那里的美酒肯定很多,李白混熟了以后,肯定要大喝特喝,晚上不免要烂醉如泥,说不定还会吐玉真公主一身。所以,玉真公主把这位青莲居士尝了几口后,就还是觉得能和她花间弹曲、镜前*、黄昏联句、清晨画眉的王维更好。
于是,玉真公主就把太白这位自我感觉超好的“芙蓉哥哥”晾在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里不管不问了。玉真公主的住处有好多,像什么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之类的。太白虽然心理素质很过硬,但时间一长也有点架不住劲了,当碰到张说的儿子张垍时,李白就大倒苦水,和张垍说什么:“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发了一肚子牢骚。太白是爽利人,倒苦水也不看个对象,这个张垍虽是宫中驸马,但恐怕和玉真公主之间也有说不清的关系。这个也不稀奇,郭淑妃是同昌公主的亲娘,却连自己女儿的驸马都偷。《松窗杂录》中说,玄宗年间,姚崇搜罗了证据想办张说,情况很危险。结果还是靠玉真公主向皇帝美言后才免于灾祸。可见玉真公主和张家还是大有渊源的。不然张垍为什么到玉真别馆来串门儿?李白好容易见到个人,拉住人家的手就诉苦,不免找错了对象。张垍既然和玉真公主也有一腿,肯定见了太白后心里醋意盎然,哪里还会说李白的好话。结果,张垍到了玄宗面前添油加醋,说了很多对李白不利的话,李白这次的求官行动再次泡汤。说来张垍这人,也不是好人,他身为驸马,老丈人玄宗待他恩德极厚,破格让他在宫中辟一小院居住,并赏赐很多东西给他。但他却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留在京城投降安禄山,任叛贼的伪职,可见并非正直忠义之人。
但是,玉真公主对李白毕竟还有着一丝情意。到了天宝年间,玉真公主对王维渐渐疏远。王维开始躲到蓝田辋川别墅去和裴迪吟诗钓鱼去了,后来又被打发到榆林等边塞之地作侍御史,这才有了我们所吟诵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诗。而此时,玉真公主却鼓动皇帝哥哥宣诏李白入京。李白乐得直蹦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京后,李白很受玄宗优待,封他为翰林学士,并曾有“御手调羹,龙巾拭吐”之宠。但李白老毛病不改,还是整天醉得昏天黑地--“天子呼来不上船”,天子都叫不醒,公主叫他,肯定也是十次有八次叫不动。李白这人还超级自恋,整天得罪人,到处泡美眉。《天元天宝遗事》一书中说,宁王府中有家妓名宠姐,貌美歌甜,很受宁王宠爱,一般的外客不让见。李白喝得半醉,就“恃醉戏曰”:“白久闻王有宠姐善歌,今酒肴醉饱,群公宴倦,王何吝此女示于众!”宁王没有好意思当场回绝,但是依旧是设了七宝花障,让宠姐在花障后歌唱。太白只恨自己不长一双X光眼,能透过花障瞧一瞧人家宠姐的模样儿。但李白还有个特点,挺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的,他说:“虽不许见面,闻其声亦幸矣。”太白那色迷迷的样子,可想而知。
于是,天宝三年,唐玄宗只好将他“赐金放还”。但此时玉真公主恐怕还并不是太同意,于是玉真公主赌气对玄宗说:“我的公主名号也不要了,把我那些级别和待遇都取消了吧。”玄宗开始不许。但玉真公主坚决要散去财产,辞掉公主的名号。这时候,玄宗有了杨贵妃在侧,不是说凡事都依着自己的妹妹玉真公主了;所以,虽然知道公主是在赌气,也没有顺着她的意再重用李白,听任她去除名号,散财修道。
不过,李白对玉真公主并不怨恨;相反,李白一生爱慕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晚年在安徽敬亭山修炼,李白也眼巴巴地赶到敬亭山上,赋诗道:“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江湖夜雨原来不知道这档子事,以为太白真觉得敬亭山美不可言,哪知道太白之意不在山,在乎玉真公主也。后来,玉真公主于七十多岁时去世,葬于敬亭山。太白也于同一年死于敬亭山的当涂县。太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缘,可谓不浅。太白曾有诗:“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太白和玉真应该是彼此之间互有情意的,不过太白性子太过不羁,做情人可以,做老公实在有点不放心。玉真公主想必也是不喜欢受拘束的人,要不然她也不会自愿当女道士了。所以,太白和玉真公主是不会走到一起的。正像一首歌中唱得那样:“缘份,缘份,就怕有缘没有份”。不过就这样也许最好,在岁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挺好。
第二篇:
唐朝天宝元年(742),正在前往越中的李白得到了刚登基不久的玄宗皇帝的召唤返回长安,为翰林院供奉,成了一名皇帝身边的御用文人,盛传推荐他的是玄宗皇帝的同母妹妹玉真公主。在此之前的十二年里,李白除了游历全国搞大串联,剩下时间基本在长安当“混子”,而且经常留宿玉真公主别馆,于是引发后人对浪漫诗人与唐朝公主恋情的大胆猜测。
有说法是这位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安度晚年,并在死后葬在那里。如今宣城敬亭山下,地方政府给玉真公主修雕像、建坟立碑,碑文如下:“玉真公主,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窦氏被执掌皇权的祖母武则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抚养。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响,豆蔻年华便入道为女冠,号持盈法师,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封崇昌县主食租赋。入道后广游天下名山,好结有识之士,尤垂青才华横溢的平民道友李白,力荐李白供奉翰林为圣上潜草诏诰。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公主郁郁寡欢,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如此看来,玉真公主对李白情有独钟,不仅“力荐”,而且为李白放弃公主称号,最后还特意在李白住处附近的敬亭山修道隐居。
先说说这位玉真公主的身世。开头说过,玉真公主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妹妹,还有她姐姐金仙公主,他们共同的母亲就是唐睿宗做太子时的正妻窦氏,很早就被武则天除掉了。可怜的兄妹三人从小相依为命,感情相当深厚。他们成长的过程,恰好是宫廷斗争最错综复杂也最血腥的武则天时代,加上没有母亲的庇佑,相信他们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也是充满恐惧的。不过玉真公主由她的姑妈、生活作风非常开放的姑妈太平公主抚养,应该是受了她很大影响的。终于武则天还位李氏,他们的父亲登基成了新皇帝。金仙和玉真两位公主居然一起向皇帝老子提出要出宫做女道士,皇帝拗不过,又不愿委屈了两个女儿,于是在长安附近斥巨资打造了两座道观给她们,其实就是两座宫殿,还建有别馆。金仙公主活的不长,之后玉真公主就更受老爸和大哥的宠爱了。她经常云游,长安及洛阳等大城市都拥有道观、别馆或山庄等各类不动产。
或许与唐朝皇族的西域血统有关,那时人们的开放程度超过现在的想象,而且女权思想很强。说起唐朝的女道士,其实还有个名称就是高级娼妓,比如名气很大的鱼玄机。二十岁左右出家入道的玉真公主,感情生活应该是相当丰富的。同时,她的广泛交友也是朝廷的统战窗口,为老爸和兄长推荐了不少国家干部,李白就是其中的一位。来自西域(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李白,或许本身就是个混血,有着异族样貌,加上不消说的才情,当然是魅力十足的。他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参加科举,廿五岁开始在中原游荡,目标是踏入仕途。既没有科举的傲人成绩,也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支撑,李白只好走曲线救国的道路。他娶了一位退休宰相的女儿,或许就此进入了名媛的社交圈子。他三十岁混迹都城长安,入住玉真公主别馆,为玉真公主写过肉麻的赞美诗,但一直没有机会靠近中央权力的高层,直到十二年后,才被玉真公主推荐给了皇帝哥哥。或许在皇帝老爸在位的时候,玉真公主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但老爸没搭理,而大哥上台的第一年李白就入宫了。
有人曾相当认真地考证过,玉真公主长李白九岁。在李白三十岁时入住玉真别馆,公主已经三十九了;到成功推荐李白入宫时,玉真已经五十开外了。如果说他们之间有暧昧有私情,似乎不太合情理,毕竟李白到长安认识玉真公主时,公主已经人老珠黄。不排除同为道友、喜欢云游的二人很早前就偶然相识的可能性,也不排除李白同学为了仕途对老公主施展“美男计”;当然,爱情本身就是难以捉摸的,大才子李白与风韵犹存的公主之间真正擦出火花也是不需要理由的。总之,他们给后人留下很大的空间,去猜测、去演义、去八卦他们的关系,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狗仔队,关于大才子李白与公主之间的绯闻没有留下更多的线索。但是李白在玄宗身边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而后再也没有机会做官,余生的十五六年时间里过着到处游荡的日子,最后两年留在安徽当涂直到病逝。如今的传言是玉真公主就在当涂附近的宣州敬亭山修道,再度把她与李白联系到一起,而且李白晚年诗作“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就是写给公主的情诗。
然而,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绯闻却大都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史料的佐证。李白初到长安的确给玉真公主写过肉麻的赞美诗,这有他的诗作作证:“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李白也的确在一个叫“玉真别馆”的地方住过,这有他写给“卫尉张卿”的诗作证。不过那是相当郁闷的诗,名字叫做《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从诗本身看,这位张卿应该是男主人。有人考证过,玉真公主不仅结过婚、丈夫姓张,而且至少有两个儿子。玉真别馆的男主人应该不是她的丈夫,就是她的儿子。李白住在玉真别馆,住得很无聊、很悲观,根本不像与玉真公主有一腿的样子,甚至都无法断定住在别馆的李白是否真正见到了玉真公主,不然还需要在“苦雨”中作诗吗?
何况李白来到长安的时候,玉真公主正与王维打得火热,当然从玉真公主相当开放和相当复杂的感情生活来看,同时与李白发生啥香艳故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李白应该不是公主的菜,否则不会让他孤零零地在别馆享受苦雨,也不会在十二年后才把他推荐给皇帝哥。另外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版本,推荐李白的根本就不是玉真公主,而是李白的一个挚友名曰元丹丘的。此人在道教圈子名气日大,被玉真公主“统战”成功并请去了长安,这个老元很够朋友,刚富贵就拉了老李一把,玄宗一纸诏书让李白成了御用文人。李白有才,写出一些皇帝和杨贵妃喜欢的东西绝对没问题,但他生性狂傲,免不了得罪皇帝身边的人;嗜酒如命,甚至“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想来更重要的是,李白诗文天下无双,但并无经天纬地的才学,更无管理国家大事的能力,仅是歌功颂德的一支笔而已,皇帝失去了兴致或者改变了口味,那也就混到头了,被“赐金放还”、或者说给些钱打发回家算是挺厚道的了。
玉真公主一生中,曾有两次被大臣弹劾,或者说成为舆论攻击的焦点。第一次就是前文提及金仙和玉真两位公主出宫做女道士,老爸睿宗皇帝大兴土木为她们打造道观宫殿;第二次就是玉真公主要求哥哥玄宗皇帝为自己在王屋山打造终老之地,为了平息当时的舆论,玉真公主提出放弃公主称号,捐赠自己的世俗财产给国家。《新唐书·诸帝公主》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玉真公主天宝三载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意,乃许之”。王屋山乃道教十大洞天排名之首的圣地,有记载玉真公主在王屋玉阳山灵都观,以“柴门栝亭,竹径茅室”为依托,继续修道十八年,于宝应元年(762)在仙姑顶白日飞升,葬于平阳洞府前。可见玉真公主放弃公主名号和财产,跟李白没有任何关系,反而跟她准备隐居王屋山息息相关。
玉真公主晚年根本没有去过敬亭山,更没有在那里隐居修道终老,所以宣城敬亭山新立的玉真公主雕像和墓碑都是不正确的。李白与玉真公主是否有短暂恋情还真的很难说,但应该肯定没有长久的感情存在。李白因嗜酒如命,某种程度损伤了性功能,他曾在《赠内诗》里对家妻表示歉疚:“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太常妻”说的是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可能性功能有问题,经常借口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李白嗜酒纵欲伤了身体,而玉真公主阅人无数,就算他们之间有过短暂偷腥也是长久不下去的。李白一生至少七次光临宣城和城外的敬亭山,并不是因为玉真公主在此修道,而是为了另外一个男人。李白最崇拜的是前辈诗人谢朓,因为偶像在宣城特别是敬亭山留下大量诗文,李白就特别钟爱这些地方,同时他也在这里留下很多诗作,包括那首著名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同样,此诗与玉真公主无关。总之,李白与玉真公主有过短暂恋情的可能是存在的,但二人绝没有长久感情存在;玉真公主并非因为李白被“赐金放还”愤而放弃公主名号和私产,更没有追随李白到安徽,至于她在敬亭山隐居修道并终老于此更是个炒作的结果。